我们一直在追求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具象的目标。
学习时我们把成长具象为好学校,考上好大学就是学业有成。工作时我们把成长定义为好工作,进大厂拿高薪就是年少有为。
透过这些表象,成长究竟是什么?每当我们聊成长时,为什么动作都是多看书?我们究竟该怎么理解成长呢?
成长的底层逻辑,我们应该经历几次跃进。
1知识层面
彼得德鲁克先生说,他每三年都要学一个新的东西,每三个月要在一个领域的知识上下功夫;另外,查理芒格说脑子里面一定要装一百多个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来自生物学、量子力学,或来自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等。
他说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地扩展我们的思维。这些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但是都没有照着做。知行合一其实最难。
2内在自我驱动力
绝对价值是我们自身实力的体现,相对价值是某一时刻的切面。
站在这个角度看成长,我们追求的成长只能是绝对价值,即我们自身的实力。相对价值不靠谱,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
帅总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绝对价值就是成长的战略层面,决定了我们的自驱力,决定了我们要学什么,以及最终的结果是如何。
绝对成长的首要因素是自我驱动,我们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是我们的理想生活?基于对人生长期问题的回答,才能得到成长的底层动因。
尝试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答案是对某一领域感兴趣,还是求职的缓冲时间。前者确定了钻研学术的方向,后者决定了多实习的思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法,说明成长的驱动的底层不同,成长的路径也将截然相反。
驱动来源于渴望,可以是自我实现造福人类的使命理想,可以是赚钱买房积分逻辑的生活现实,可以是走出大山见识世界的质朴纯念。
成长的过程往往枯燥,需要抵抗无意义的即时享乐。但自驱使人坚定,让我们明白长期有价值的事,值得耐心的付出。
03正念练习:活在当下
正念也算是一种呼吸练习,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意念的觉察和掌控,我们人的意念是分分钟都在不断流动的,我们每天开小差、做白日梦的时间很多,而自己却常常没有意识和觉察。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绪飘到了远方。
有研究说:我们每天在工作的时间,大概有近50%的时间是分心的。这也许解释了我们开的这么多会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正念就是让我们聚焦当下、活在当下!虽然正念在全世界很火,比如很多科技的大公司像谷歌,正念练习好像是员工的标配。但其实正念却是东方智慧。
礼记大学中很早就提出“诚意、正心”之说。所谓诚意就是不装,心口如一;所谓正心就是聚精会神活在当下,不要“听耳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现在有大量研究,发现正念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内心更平静,更能管控情绪失控的情况;正念还可以改善我们的睡眠,提升我们的记忆力、注意力甚至聪明程度。
写在最后:
厚积薄发是公认的褒义词,即在普罗大众价值观欣赏默默努力然后绽放的青春。什么样的青春是无悔的呢?做了该做的事情,拿到了还不错的结果。
所谓成长,即是做事过程的不虚度,也是最终成绩的有结果。然后继续做事,继续拿到结果。
如此,成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帅总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