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半秒时间就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时间都看不透本质的人相比,注定拥有开挂的人生。
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真正解决一个难题,就要抓到它的本质,否则会走很多弯路,耗时耗力没效果。
抓到本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问题指的是现状与目标应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解决问题则需要找出缩小这些差距的方案。
只有观察是什么带来了差距并抓住其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无法描绘目标应有的状态,也就看不到现状和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自然不能发现问题。
有人对现状过度自信,有人一味地追求应有的状态而忽视了现状,有人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隐瞒现状……都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现状,“现状”与“应有的状态”缺一不可,对任何一个认识不明确就无法找到真正的问题。
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分析,只有深入地分析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着眼于眼前,只关注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问题的变化。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问题发生变化时,我们也要根据其变化对解决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管理者如何学会系统思考?
所谓系统思考,就是用联系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思考问题,既要关注全局,又要关注事物间的联系。
我经常讲,组织能力跟不上业务的发展,是每家企业永恒的痛点。
而把系统的延迟缩小到最小,是系统绩效改善工作最有效的杠杆作用点之一。
所以你会发现,在生产制造领域,每家企业在产品研发、销售、配送等环节,都在不断地缩减时间管理成本。而减少延迟的思路,也成为我们今天精益制造、柔性制造、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当然如何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还需要一套系统方法论,因此我提出了人才工厂的建设,一个标准的销售、一个标准的管理者,在标准上再做百花齐放,对组织来说,这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不懂系统思考,把组织当成一个机器来管理。懂系统思考,把组织当成一个生命体来管理。
所有顶尖高手,都应该熟练掌握系统化思维。
我们会发现,如果能够帮助管理者从整体目标、客户、资源与协同三个维度,养成重新审视问题的习惯,将有助于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本质,并予以解决。
我推崇的方法是,将“系统思考”带到工作中,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大家去回答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人看到的不同场景,组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我寻求营造一个大家在系统中“思考”的体验。
当参与者有机会看到“全像”,开始站在宏观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时,必然会促动利益相关者向其他人主动展现其拥有的信息。也能够让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改善整个系统的问题解决逻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帅总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