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家都在说中年危机,都说经济不好,身边好多朋友被裁员了,而且啊,好多公司都是点名让35岁以上员工“毕业”、“优化”。
人一旦到了35岁,就真的那么讨人嫌吗?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有三种人,就算今天他们是35、45、55,人家照样能混得好。
如果你能让自己成为其中之一,你也就能够逃离中年危机了。
— 1 —
职业滚雪球的人
用大白话来讲,有一些职业,天生就属于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看上去,见过的广告案例越多,做过的广告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是也就越容易解决别人的广告需求了?
也不全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不管是什么行业,它都在更新迭代,只是更新的速度各有不同。
广告行业,恰好是一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行业。
我个人很佩服小马宋老师,他在2022年做了什么呢?
-
出版了一本新书,书里放了他的企微号,有15000人加了他,还做出了53个读书分享群;
-
做了播客,一个比较新的媒介形式;
-
做了视频号直播,可不是偶然做,是定期和各行业的人连麦。
-
其实他做的所有新事,还是围绕原来自己的那个核心业务,这就是要让职业滚雪球的秘诀。
— 2 —
当上了领导的人
这一波被裁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应届生,或者工作还不到一年的人。
裁他们的原因也很简单:补偿可以少给点,并且他们的工作往往可替代性高,总之裁他们,成本比较低。
要是你已经混上了组织的头头,在企业里面做高管,在机关里面做领导,领导还想裁你,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因为第一,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复杂的买卖,它是和人打交道,需要阅历,需要心态,要干到高管这种位置,五关斩六将,很不容易,必有过人之处。
第二,一个人能从基层做上去,在一个公司混了七八年甚至十几年,他对这个企业的了解,对老板的了解,都是他的财富,老板一颦一笑,他都能从中间揣摩出圣意,揣摩出战略。
老板没了他,也能过日子,但中间会多很多沟通成本,解释成本,日子就没那么舒坦。要再培养一个呢?时间成本实在太高。
— 3 —
什么样的人能破除中年危机
社会上永远有一种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生产资料来赚钱。
钱生钱,房子换房租,存款换利息,股票换分红,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已经完成了财富原始积累的人,自然也有了逃离中年危机的底气。
到底该怎么破解“中年危机”?
帅总的建议是保持自我觉知,具体执行如下:
第一,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运用元认知能力,跳出当下环境,用投资来比喻的话,就是拉长K线图,当下的暴跌不过是人生旅途的小水洼。
第二,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免于盲目奔波。富老师如今在工作中受到批评或排挤,已经可以很坦然的接纳,因为我的人生目标并不在这单一赛道上,有投资收益、有自媒体平台,还有一群支持富老师的小伙伴,我还怕什么呢。
第三,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为了保持大脑“内存条”的高效运转,我们最好不要开启多任务模式,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第四,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这点与投资一样,千万不要在十分兴奋或者十分恐惧的时候做投资决策。大喜大悲的时候,我们的“内存条”往往高负荷运转,很难理性决策。
第五,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适当放松,劳逸结合,寻找到舒适区边缘很重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帅总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