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是一个费脑子的体力活,在拿到一堆视频素材打开时间线的时候,在面对长长的时间线和一堆堆的俄罗斯方块的时候,大家在动手之前想过这些问题吗?
1、这是什么样子的视频
首先要对素材或者视频有个起码的了解,知道自己剪辑的视频是什么样的
2、这个视频核心诉求点在哪
掌握核心诉求,这样剪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的去选择素材,视频就不会没有主题,不会出现客户要东,视频往西。
3、这个视频是给谁看的
充分掌握客户心理,要明确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他们喜欢什么样方向的东西。
4、这个视频的结构是什么
视频的结构就像作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即使手里有脚本,这个问题还是不能落下。作文写得好的精髓就在于文字的组织、事情的叙述。
视频何尝不是这样?没有脚本的话可以先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脚本,有脚本的同学,最好还是根据现有的脚本结合已经浏览过的素材在脑子里先把片子整个的过一遍。看看素材能否贴近脚本?或是素材的整体感觉与脚本的感觉有出入,需不需要重新调整脚本的结构?
5、这个视频想做成什么样的风格
想到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你就可以进行到下一步的工作,因为风格是剪辑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方向性问题!这个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这个视频的调性。切记要动手之前要考虑好。
最好的方法即剪辑紧张场面但不使之过分剪短。这意味着需要剪辑掉演员对话中不必要的停顿。缩短每句中间的空白部分,甚至可以减去冗长不重要的对话。不过在剪去对话前,请先征求导演的意见。
通常来说,我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剪辑出精确的版本,而非剪出较长的电影再缩减。大部分电影观众的注意力一般不超过90分钟,相当于一般电影的长度。如果初剪完后电影长度大约100分钟,那你基本上还需继续剪到90分钟使电影更紧凑。但如果初剪完后电影长达两个小时甚至更长,那就需要“动大手术”了。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拆弹部队》
许多剪辑师喜欢用临时背景音乐剪辑电影,把临时音乐当做占位符。在此我提出不提倡该做法的两个原因。第一,一旦人们喜欢上临时音乐就很难再找到感觉不错的合适配乐。第二,临时音乐会成为你的“精神支柱”。
当无趣的场景配上有趣的音乐时,你会更加宽容。我更愿意剪辑出有力的电影场面并通过适当编辑使它完美呈现。如果一个场景可以自己站得住脚,那配乐会锦上添花。唯一的例外是蒙太奇镜头的音乐设置。因此,我在剪辑时候可以做的更好。
最初的法网电视连续剧使用特定对话剪辑方式: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不存在重叠部分。
常用的方法是:剪A画面—A讲完对白—剪B画面—B讲完—剪回A画面,就这样一直轮流剪辑下去。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将这种剪辑方法命名为法网风格剪辑法。但事实上,观众对与声音和画面剪辑不重合的反应更好。这种音画分离的剪辑方法称为split edits、L-cuts或J-cuts.
我认为这种剪辑方法更贴近现实生活,我们先是听到有人开始说话,然后才抬头去看。或者一个人正在说话,我们会看看我们的朋友的反应。这种剪辑方法更贴近人的自然反应,会使影片更加流畅。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社交网络》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龙纹身女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帅总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