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期樊登讲书里面的作者光临,是麦家老师聊他的《人生海海》,顺带着聊了下文学和小说创作。
没看过他的书,一定都看过他的书改编的电视或电影:《解密》《暗算》《风声》,都是他的作品,写谍战片的高手。
他小时候酷爱写日记,然后因为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他说写作没有技巧,阅读很关键,阅读是在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有了足够的鉴赏能力才有可能有好的创作。
阅读就得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他给我们推荐了一些:
想要深刻一点的就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难度低一点的可以读屠格涅夫的。
还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国内的,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路遥的《平凡世界》,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还有金庸的小说,可以当成纯文学来读。
当然还有他自己的小说《人生海海》,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人家的眼。
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书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
同时也推荐读读诗歌,泰戈尔的,聂鲁达的,还有咱们自己的唐诗。但凡是文学创作者或者是爱好者,几乎是没有不读诗歌的。
想来,我已经是有好多年没有读过小说了,几乎都是在上学时读的,而且基本都是经典名著类的,导致我偶尔随便翻出一本小说,想读,很快就会觉得食之无味,估计不够经典的原因。
所读过的经典,印象深刻的有《简爱》《飘》《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百年孤独》《悲惨世界》《雾都孤儿》《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少年维特的烦恼》《月亮和六便士》等等。
国内的读了王小波《黄金时代》,还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围城》等。
张爱玲和三毛的书基本都全读了,也读了一些古龙和琼瑶的小说。
诗歌的话以前很喜欢读泰戈尔的,还有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写的很唯美婉转的宋词,有那么一段时间竟然对诗歌很着迷。
没想到细数起来,曾经读过的小说还不少,这些只是我还有印象的,还有很多读过也就忘记了。
有一些书在适当的时间去读的话,真的会对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简爱》和《飘》这两本经典的爱情小说,高中时读的,基本奠定了我的爱情观,里面的男主都是很成熟很有智慧的类型,而女主就像个顽强的小白兔。
我在日后选择对象的时候,几乎只考虑看起来成熟的,所倾慕的男人也是见多识广的。
三毛的书,让我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流浪的梦,她与爱人荷西在沙漠中的生活,既挑战又有趣,而这也几乎成了我对生活的追求。
也有很多书,因为读的时候还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其实并没有读懂,也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一本好书,假如在恰当的时间或者年龄去读的话,影响力真的是巨大的。
麦家说:“世界很大,但文学最大。因为文学可以让世界变小,让我们变大。”
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文学的力量还真的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
特别是在青春懵懂时期,三观没有成型的时候,你所读的书就和你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一样,会深刻地影响着你。
工作后,几乎就很少读纯文学的书籍了,基本上读的都是一些看起来有用的书,个人成长、干货方法、心理等方面的。
这些书当然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读多了,也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方法告诉你,你不一定马上学会,仍然需要在漫长的生活体验中,去理解和实践。
2022年,我要开始多读一些经典的书籍,包括经典的小说。曾经很多没有读懂的经典,都值得再读一遍。
20岁和30岁,读出来的感悟肯定是不一样的。
昨晚在睡前读卢梭的《忏悔录》时,这一段讲他因为生病住在乡村修养,虽然身体很弱,但精神上却是安宁和喜悦的。
因为他很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乡间散步,看树木花草,喂喂鸽子,问候小蜜蜂,做做力所能及的农活,读各种书籍,自学天文历史数学,与亲近的人聊天。
这样的生活好令我羡慕啊!一副岁月静好,自由生长的画面,我似乎能深切感受到他所说的幸福。
一个人能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就能获得巨大的喜悦。
我也能慢慢能体会到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喜悦,想着就这样写下去,完整地记录自己的整个人生。
就像看着一棵树慢慢长大,看着它开花结果,不知道它会长多高,不知道会开什么样的花,也不知道会结什么样的果。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生长。
往期推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方小小的成长笔记):